LM Skin Centre Logo
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Home » 皮肤资讯 » 皮肤知识与问题 » Fitzpatrick Skin Type

Fitzpatrick Skin Type

Fitzpatrick Skin Type

读者看到今次的主题可能感到陌生,不过在医生眼中,这是一个不可不知的词语。 亚洲人的皮肤种类一般是第三及第四类(Type 3 & 4)。 那究竟什么是第三、什么是第四类呢? 两者有何分别? 为何有如此区分呢?

于1975年,一位名叫Thomas Fitzpatrick的美国皮肤科医生发表一份研究报告,将所有种族的人的皮肤分为六类,即一至六类(Type 1 – 6)。 这种分类用皮肤原本的颜色(非受光位置)、眼和头发的颜色、以及皮肤对光的反应而定。

皮肤的种类是先天决定,不会随岁月改变。 我时常听到有人以某段时刻的肤色去决定皮肤的种类,即是如果把皮肤晒黑了,就会由Type 3变成Type 5了吗? 这当然是错误的想法。 准确来说,应该要用Fitzpatrick Scale,人们可以用计分方法来分类。 计分方法可参下表。 Type 1: 0-7;Type 2:8-16;Type 3:17-24; Type 4: 25-30; Type 5: >30; Type 6: 深黑色皮肤。

亚洲人通常都是在17-30分中间。 大家可能会问,知道又如何呢? 可能大家购买护肤品都不需要知道自己皮肤属何种类。 但是这种分类方法用了三十多年,个中总有原因吧? 原来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分辨得出何种皮肤较易患上黑色素皮肤癌(melanoma)。 意思是,皮肤越是深色,患上黑色素皮肤癌的机会就越低。 白种人,即Type 1 & 2皮肤,患黑色素皮肤癌的机会则甚高,所以每年都要做全身皮肤检查,有可疑之处就要立刻切除,安排化验。 亚洲人是黄皮肤一族(Type 3 & 4),虽患黑色素皮肤癌的机会不大,但遇上可疑的黑色素癦都要安排化验。 至于Type 5 & 6皮肤,虽然患黑色素皮肤癌的机会不高,但如不幸患上,癌细胞通常生长在手脚或黏膜上,察觉不易,死亡率甚高。

Fitzpatrick Scale除了有助确定致癌机会,更对做皮肤治疗有指导作用,例如进行入侵性效强的激光用Fitzpatrick Scale可以评估色素沉淀的机会。 皮肤颜色越深,引起色素沉淀的机会越大,即Type 4比Type 3容易,Type 1 & 2 机会是十分细的,而Type 5 & 6就不适合做某类治疗了。 皮肤种类不同,调教仪器的参数都不相同,所以负责操作仪器的医生或治疗师就显得相当重要。

大家可能希望天生拥有外表白晳、没半点雀斑的皮肤,可是,越白的皮肤就越容易产生雀斑。 所以白皮肤也有白皮肤的难题,黑皮肤也有黑皮肤的好处。 针无两头利,不必只懂羡慕他人呢!